股票配资不是实盘 李鸿章亲设鸿门宴:八大将高高兴兴入座,筷子还没动却人头落地
电影《阮玲玉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人心难测、人言可畏”,意思是:世间百态、风云际会,却以人心最为叵测、人言最为伤人;
嫉妒与猜忌,可以让原本亲密无间的人反目成仇、流言与蜚语,却也可以无形间杀死或毁掉一个人,而这,便就是人心。
其实对于人心的把控,在战争中很早便有所涉及,其中最著名的便就是楚汉相争的“鸿门宴”。
一场表面乐此不疲的大宴上,觥筹交错、歌舞升平,但却实则暗流涌动、刀光剑影。
为探虚实,项庄饮酒舞剑;为求苟活,刘邦卑躬屈膝;为护大义,樊哙舍命入帐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,皆为人心博弈、权谋纵横。
而这并非是历史的唯一,在清朝的大幕中同样也上演了这样一场“鸿门宴”:一场由九个人开始,却只有一个人落幕的血腥盛宴。
那么,居民存款近年来有哪些发展趋势?这些趋势又意味着什么?
农民起义,师徒上阵
这桩“鸿门宴”的惨案发生于鸦片战争后,英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封建王朝沉重的大门。
但同时随之而来的,却是西方资产阶级与商品经济的大量涌入,在这个时期中,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、清政府与资产外寇的腐败勾结也致使民不聊生。
所以积怨已久之下,1851年1月11日,广西桂平爆发了规模空前的“金田起义”、打响了当时农民起义的第一枪。
在这场起义的过程中,农民军曾两次大败清军,一次是在平南思旺、而另一次则是在金田附近的彩村江。
这两次战略性的胜利,不仅仅让驻扎于广西的清军退避三舍,为农民军队提供了基础驻扎地、同时也助长了农民军的气焰与声势,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军的规模。
于是,“太平天国”应运而生,依托着“金田起义”所积攒的农民军队势力、地势险要的金田地带,构造出一个以洪秀全为中心的“第二帝国”。
并一路北上,攻伐腐朽清军的侵袭、抵挡西方列强的压迫,敛财物、收民心,最终仅用一年半的时间,便从金田打到了长沙。
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起义军,咸丰皇帝难免焦头烂额。
于危难间,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挺身而出、上言进谏,表明镇压太平天国已到燃眉之急,不可一再回避,自己愿怀报国之志、前去镇压。
见有如此忠良贤德之才为自己分忧,咸丰帝便欣然任命曾国藩为团练使,奔赴前线镇压“起义逆贼”,而随曾国藩同行的,自然也有其得意门生李鸿章。
当时的李鸿章虽然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官,但在自身经历多年宦海沉浮后、以及老师曾国藩的教导下,早已深谙自保之道、以及人心之险恶。
所以此次跟随老师前往战线,不仅仅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,同时也是自己暂时摆脱朝堂人心纷扰、积攒人脉的最佳时机。
自此,以曾国藩、李鸿章师徒二人为首的清军与“太平天国”长达11年的对抗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。
其中曾国藩操练军队、以武力正面对抗“太平军”,而李鸿章则剑走偏锋,以智谋、人心取胜,这才加速了“太平天国”的覆灭。
内阋于墙,以利诱之
其实在对抗之初,洪秀全并未将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放在眼里,因为在他看来,清政府早已是强弩之末。
对外既要应对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与高额赔偿索取,对内又要镇压、安抚早已天怒人怨、哀声载道的百姓。
所以像这样外强中干、离心离德的朝廷根本不足为惧,但他过于低估了清政府垂死挣扎的力度,也高估了手下将领的赤胆与忠诚。
当时自曾国藩领军攻打“太平军”后,“太平天国”内部的矛盾便开始显露和不断激化,农民军的短视与庸俗在一瞬间爆发:地方藩王自下而上的反戈、愣头将领横冲直撞的鲁莽……
让“太平军”的内部不断溃败、涣散。
其中便以“苏州沦陷”这场战役最具代表性,当时曾国藩谋划“雨花台战役”重创太平军的元气。
并与徒弟李鸿章里应外合,切断太平军于苏州据点的粮食、兵器来源,使苏州成为了一座“孤岛”。
而当时镇守苏州的乃是慕王谭绍光,面对城外曾国藩强攻的叫嚣挑衅、李鸿章营造的四面楚歌,谭绍光都保持着镇定自若。
因为他深知苏州城易守难攻,只要拖得敌方弹尽粮绝,便可背水一战、突出重围。
可李鸿章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,他也知道士气“一而衰,再而竭”的可怕之处,所以苏州城只能速攻、不可逶迤,既然慕王谭绍光牢不可破,那就从其手下将领找寻突破口。
攻心如同攻城,把握住人心之间的裂缝,便可扭转整个战局。
于是李鸿章便秘密派遣小厮潜入苏州城内,找到与慕王共事的“四王”纳王、康王、宁王、比王与“四大将”汪怀武、张大洲、汪有为、范启发进行游说。
提出:三日之内,若可取慕王谭绍光的项上人头做“投名状”,八王便可在城破之日加官进爵。
据李鸿章的猜测,苏州城围控后,一直不服慕王镇压的其余“四王”定会蠢蠢欲动,而那些手握重权的大将也定会拥兵自重。人心贪婪,所以这次利益的交锋他势在必得。
果然不出李鸿章所料,八王在听取其开出的丰厚利益后,便暗中集结、招募了一大批门客死士,妄图神不知、鬼不觉地将慕王谭绍光暗杀于府中。
于是,在月黑风高的午夜,慕王谭绍光的府衙悄悄闯进了几名刺客,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了结了正在熟睡的谭绍光,并静默地割下了他的头颅,送入清军营帐。
或许,慕王谭绍光至死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死在那些所谓的“兄弟”手中,但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,兄弟阋于墙、情义又算得了什么?
大摆鸿宴,绞杀诸贼
俗话说“擒贼先擒王”,现敌军群龙无首,苏州城破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但这八大将既然可以为利背叛“太平天国”,以后也可以为其它理由反戈一击、重创清朝,所以,最好的处理方法唯有赶尽杀绝、斩草除根。
为永绝后患,李鸿章以宴请功臣的名义召来了这八大将,说要喝酒吃肉、不醉不归,答谢其筹谋策划、斩杀慕王的功绩。
而天真的是,八大将对于李鸿章宴请的理由,居然没有丝毫犹疑、甚至只带了几个家臣便欣欣然赴宴,殊不知这并非什么庆功宴,而是死无葬身之地的“鸿门宴”。
因为身为“太平军”的八大将大都是农民出身,所以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官场、宫室的人心算计,所以相较李鸿章,他们更为稚嫩单纯,认为敌我之间存在情谊、讲究奖罚分明。
其次,八大将拥兵自重、手握重权多年,身为八王之列,他们对于李鸿章的地位多有轻视,所以并不能想象其心狠手辣、杀伐决然的手段。
因此,当八大将高高兴兴地与李鸿章寒暄后,便欣然落座,丝毫没有察觉屋外小厮惨遭殒命,而自己早已成为了案板上的鱼肉、只能任人宰割。
欢宴之上,歌姬于台前娉娉袅袅、八王于席上觥筹交错,观美人、饮美酒,幸甚至哉、不可言喻。
但事实上,宴席中真正沉溺的人唯有八王,席前李鸿章心思算尽、笑脸相迎,席后刺客伪装家仆、伺机而动。
犹如千年前的那场“鸿门宴”,看似云淡风轻,却实则各怀鬼胎、暗流涌动。
直到八王懈怠,意图举筷拣菜之时,刺客才显露真正面容,悄悄掏出藏匿已久的匕首、缓缓向前,手起刀落、八王人头落地。自此反贼得诛、苏州城破。
而对于李鸿章的举措,后人多有批判,认为其过于阴险、恩将仇报,非正人君子所为。
但战场上永无真正的朋友,人心和利益也永远难以摸索,一时间的心软和错信,很可能会导致战争的覆辙与失败。
小结
所以纵观下来,李鸿章能够大摆“鸿门宴”、绞杀八大将的原因,无外乎有两点:一是会审时度势,把握住了当时的外部条件——太平天国的摇摇欲坠、农民将领的低素质性。
因此才能鸦片赴宴、瓮中捉鳖;二是工于心计,擅长把控人心,利用人性的贪婪与狭隘,使敌方阵营不攻自乱。
正如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言: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”,意表兵家相抗,以谋略、心机取胜最佳。
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为上乘股票配资不是实盘,而李鸿章使得这次“鸿门宴”便什么印证了人心的善变叵测、也揭露了兵法中“心战”的残酷与重要。
谭绍光曾国藩太平军李鸿章慕王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